© UNICEF/UN015888/Bahaji – 11歲的Salta Bintou Hassan在2015年10月對乍得巴加索拉市集的襲擊中失去了一隻手臂。她之後在首都醫院留醫2個月。
塞內加爾達卡/紐約/日內瓦/香港,2016年4月12日—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(UNICEF)今日發表的報告指出,在尼日利亞、喀麥隆、乍得及尼日爾,兒童自殺式襲擊個案數字顯着上升,從2014年4宗個案暴升至2015年44宗。當中,女童佔兒童襲擊者人數的75%。
UNICEF西非及中非地區主管方丹指:「我們必須認清事實——這群兒童都是受害者,而非罪犯。欺騙兒童,並強逼他們發動致命襲擊,是尼日利亞及鄰近地區近日的暴力事件中最恐怖的地方之一。」
在釋放逾200名在奇博克鎮遭到綁架的學校女童的兩年後,《超越奇博克鎮》(Beyond Chibok)(只提供英文版本)報告顯示尼日利亞、喀麥隆、乍得及尼日爾等4個國家過去兩年受極端組織博科聖地(Boko Haram)影響,情況令人擔憂。
- 在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間,喀麥隆發動兒童自殺式襲擊個案數字最高,有21宗;其次為尼日爾和乍得,分別有17宗及2宗案例;
- 過去兩年,在尼日利亞、喀麥隆、乍得及尼日爾的自式襲擊中,每5個襲擊者有1名兒童。同時,女童佔兒童襲擊者人數的3/4;
- 去年,自殺式襲擊更首次在尼日利亞邊境外發動。自殺式襲擊愈見頻密,從2014年的32宗暴增至去年151宗;單在2015年,尼日利亞就有89宗自殺式襲擊,另有39宗在喀麥隆、16宗在乍得及7宗發生於尼日爾。
兒童淪為恐襲工具,或被威脅帶上炸彈,導致當地瀰漫恐懼與猜忌的氣氛,並為逃離博科聖地囚禁及性暴力之苦的女童帶來災難性結果。UNICEF最新調查顯示,從武裝分子逃離或被釋放的兒童會被視為危險人物。遭受性暴力的兒童則在各村落、社區及臨時庇護所面對歧視與偏見。
方丹續說:「由於命令兒童發動襲擊愈來愈普遍,部分社區認為兒童十分危險。這些對兒童的猜疑會帶來負面後果——沒有姊妹、女兒及母親,一個社區又怎能重建呢?」
《超越奇博克鎮》評估由博科聖地對4個國家的兒童所造成的影響。報告發現:
- 近130萬兒童流離失所;
- 約1,800間學校關閉——被破壞、搶劫、焚毀,或充當無家可歸者的庇護所;
- 逾5,000名兒童據稱沒有成人陪伴或與父母失散。
UNICEF正與尼日利亞、乍得、喀麥隆及尼日爾的社區及家庭合作,消除對綁架及性暴力倖存者的歧視與偏見,藉此建立一個具保護性的環境。UNICEF與伙伴機構攜手合作,提供安全用水及求生醫療服務,以及搭建臨時學習空間讓兒童繼續接受教育,並為營養不良的兒童送上營養補給品。UNICEF亦提供社交心理支援,助他們克服心理恐懼。
然而,回應是次衝突的善款並未足夠。今年,UNICEF人道救援行動工作需要港幣7.6億(9,700萬美元),至今只籌得11%。UNICEF希望各捐款者能繼續支持本會,讓受衝突影響的兒童及4個國家的婦女能得到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