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南峴港/香港,2013年5月30日──聯合國兒童基金會(UNICEF)今天發佈的《世界兒童狀況》周年報告指出,如果社會能着眼於殘疾兒童的能力以及潛能,而非其身體的缺陷,將可造福整個社會,殘疾兒童以至他們的生活的社區均能獲益。
![]() |
安東尼.雷克說:「殘疾兒童應該、也必須成為社會一員,加入人口統計──不論是在他們出生、入學時,還是日常生活中。」
《世界兒童狀況2013:殘疾兒童》報告指出,殘疾兒童是最難獲取醫療服務及教育機會的弱勢群體。他們最易遭受暴力、虐待、剝削和忽視,尤其是當他們被藏匿或安置於託管機構時──但因為家人擔心社會歧視,或面對經濟壓力,殘疾兒童往往被送往這些機構。 各方面的因素,導致殘疾兒童成為全球最被邊緣化的一群。貧困兒童本來就難以入學,或到診所求診,而對於生活貧困的殘疾兒童來說,獲取這些服務更是難上加難。 |
性別亦是一項關鍵因素,殘疾女童得到食物及關懷的機會較殘疾男童為低。
報告亦指出,多重壓迫導致殘疾兒童飽受更多嚴重的排擠,「歧視殘疾人士是對殘疾人士的一種壓迫」。
目前,幾乎沒有一套準確數據統計殘疾兒童數目、具體的殘疾狀況,以至他們生活上面對的困難。因此,政府幾乎無法定出可靠的政策,指導及分配適當的資源去支持和幫助殘疾兒童及其家庭。
![]() |
![]() |
到目前為止,全球有約1/3國家仍未實施《殘疾人權利公約》。雖然殘疾兒童的融合工作發展不均,但已有一定進展。《世界兒童狀況2013》促請各國政府信守承諾,確保所有公民,包括備受排擠、最為脆弱的兒童,都能平等享有一切人權;同時制定相關議程,方便各國採取進一步行動,實施並貫徹《殘疾人權利公約》和《兒童權利公約》,為殘疾兒童的家庭提供經濟援助,幫助他們應付照顧殘疾兒童的龐大開支。
同時,報告亦呼籲公眾、決策者和提供教育及醫療等重要服務的單位採取措施,消除歧視。國際機構應確保向各國提供的建議幫助,符合《殘疾人權利公約》及《兒童權利公約》的精神。機構亦發起一個協調針對殘疾人士問題的全球研究議程,以獲取對規劃、調動資源至關重要的資料和分析材料。
報告強調,在為殘疾兒童及青少年設計和評估相關項目及服務時,徵求他們的看法是非常重要的。當社會每一方面都能盡量實踐共融概念──包括無障礙設施及整體環境設計,可以使人人受惠。
安東尼.雷克在越南蜆港出席報告發佈會時表示:「雖有局限,但孩子們不會屈服於這些局限,我們也不會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