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報告指出:《兒童權利公約》頒佈25周年在即,兒童福利工作雖已取得顯著進展,但要惠及最弱勢的兒童,必需集中力量,進一步消除發展差距
![]()
|
紐約/香港,2014年1月30日 ——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今天指出,「每一名兒童都重要」,呼籲各界作出更大努力,透過創新方法,分辨及消除發展差距,讓全球22億最弱勢的兒童,都能享受應有的權利。
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今天發表的報告中,強調數據對促進兒童福祉、揭示基本服務和保護分配不均的現象,都起着重要作用。
「數據將令拯救及改善數百萬兒童,尤其是最受剝削兒童的生命,變成可能。」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數據和分析部主任泰莎.沃德羅(Tessa Wardlaw)說,「只有了解哪些兒童最受忽略、哪裡有兒童失學、哪裡疾病最為猖獗、或者哪裡正缺乏基本衞生設施,我們才能取得進一步進展。」
自1989年簽署《兒童權利公約》(《公約》)及力求2015年實現《千年發展目標》的進程中,我們已取得重大進展。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旗艦刊物《2014年世界兒童狀況》顯示:
|
![]()
|
– 如果兒童死亡率仍停留在1990年的水平,約有9,000萬兒童在5歲前死亡,但現在他們都得以存活。這很大程度是因為疫苗接種、個人、食水及環境衞生等方面取得進展。
– 自1990年,營養狀況得到改善,發育遲緩率已下降37%。
– 即使在最不發達的國家,小學入學率也已上升:1990年,這些國家裡只有53%兒童入學;截至2011年,入學率已升至81%。
儘管如此,根據這份《每一名兒童都重要—— 揭示發展差距,促進兒童權利》報告中引述的統計數據,侵犯兒童權利的情況仍然存在:
– 2012年,全球約有66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,其中大多數死於可預防的疾病,違反他們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權利。
– 全球15%兒童是童工,被強迫勞動;他們免受經濟剝削的權利受侵犯之餘,也失去學習及遊戲的權利。
– 全球11%女童在15歲前結婚,她們健康、教育和受保護的權利都受侵害。
數據還揭示了各種差距和不平等,顯示進展帶來的益處並未平均地惠及所有兒童:
|
– 全球最貧困兒童,由受訓助產員迎接出生的機會,較最富裕兒童少近3倍(2.7倍),令他們及其母親有更大機會患上分娩相關併發症。
– 在尼日爾,所有城市家庭都取得安全的飲用水,但農村裡,只有39%家庭獲得安全飲用水。
– 在乍得,男女童初中入學比例只是100: 44—— 顯示女童無法享受學校所提供的教育、保護及相關服務。
![]()
|
![]()
|
這份報告指出,「記錄每一名兒童,讓兒童不再被忽視,亦讓滿足他們需求,以至為他們倡議權利變成可能。」報告更指,創新的資料收集、分析和傳送方法,可按地點、財富、性別、種族或殘疾狀況等分類資料,令一般平均數可能忽略或漠視的兒童被重新納入考慮之列。
報告促請投放資源,糾正現時數據調查可能造成的失誤。
報告指出,「要糾正現時調查造成的忽略或失誤,就必須肯定所有資訊都被全面採納。不斷改良收集及分析數據的方法,以了解更多兒童及其家人權利被剝奪的情況,及提高數據的可用性及可靠性—— 同時研發更多創新的技術。這都需要長遠的投資及支持。」
許多對兒童狀況的了解,都來自於家庭調查,尤其是多指標類集調查(MICS)。這項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設計及支持,各國統計部執行的調查,就一系列影響兒童生存、發展、權利、生活經驗的主題作山數據分析。迄今已有超過100個國家執行這個調查。最近一次多指標類集調查中,更收集及分析了50個國家內超過65萬戶家庭的資料。
《世界兒童狀況》的發表已踏入第30年,透過一致的全球及國家數據統計,為兒童生存環境提供了詳細藍圖。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發表這份報告的同時,亦邀請決策者及公眾於www.data.unicef.org 瀏覽和運用相關統計數據,為兒童作出正面改變。
報告指出:「數據本身不能改變世界。但運用數據去辨別需求、支持倡議活動及量度進展,就讓『改變』成為可能。最重要的是,決策者運用這些數據作出正面的改變,兒童及社區也能運用這些數據,促請責任者履行義務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