紐約/日內瓦/香港,2011年7月7日——聯合國今天發表《千禧發展目標》報告2011,讚揚各方已朝着目標邁進了一大步。報告亦指出,要各項目標同時取得成功,先決條件是必須所有兒童,不論性別、種族、地理位置和家庭收入,同樣受惠於目標進程。然而,目前世界上最貧困的兒童仍然備受外界忽略,因此要在2015年底前達成所有目標,仍然存在困難。
2009年的5歲兒童死亡數目,已由1990年的1,240萬逐步下降至810萬,不過,生活在最貧困環境的兒童,在改善營養及生存方面的進展依然是大幅落後的。在2009年,在發展中國家,有接近1/4的兒童出現體重過輕的問題,其中最貧困兒童的情況是最為嚴峻的,他們的死亡風險相較來自發展中國家其他富裕家庭的兒童,足以高出2倍。而在推動教育方面,報告指出,部份最貧困的國家已見取得重大進展,以蒲隆地、馬達加斯加、盧旺達、薩摩亞、聖多美與普林希比共和國、多哥和坦桑尼亞等地為例,紛紛都已成功或接近達到基礎教育普及化。不過,兒童能否成功入學,始終多取決於他們的自身狀況。一般而言,家境貧困、女性或居住在受衝突影響地區的兒童,會較大機會失學。根據報告數字,現時全球有2800萬名年屆小學適齡的兒童,仍未入學,約佔總適齡兒童數目42%,而他們都是生活在飽受衝突困擾的貧困國家的。
此外,在1990年至2008年間,全球估計有達11億居住在城鎮的人口和7億2,300萬居住在偏遠地區的人口能享用淨化過的食水,可見行動亦已取得一大進展。只是報告亦透露,各地的發展進度其實並不一致,各國甚至在國內的不同地區,發展速度仍都差距懸殊。要促進全球均衡發展,勢必加倍努力。
|
報告同時指出,先進衞生設備往往與窮鄉僻壤擦身而過,即使一地的整體生活水平獲得改善,貧苦的一群大多未能分享進展成果,例如,1995年至2008年期間,在南亞地區最貧困的4成人口中,提升衞生設施的覆蓋率幾乎毫無突破。而現時逾26億活在最貧窮地區的人口仍然缺乏廁所或其他較先進的衞生設施。
聯合國於2000年9月召開的千禧年高峰會,首度通過8大國際性的《千禧發展目標》,以期在2015年底前消滅貧窮饑餓、改善健康及教育狀況、促進兩性平等,及確保可持續環境等。